發展的綠色農業是當今農業的終目標,然后要想推動農業良好發展,先要解決的就是蟲害問題。近年來,棉鈴蟲的爆發趨勢越來越強烈,這主要是因為滴灌技術的廣泛應用,無論是小麥還是玉米,還是番茄的種植都有在推廣使用,從而導致栽培技術和作物結構發生了變化,進而使害蟲的食物鏈銜接增長,食料更加豐富。
因此,棉鈴蟲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不斷的得到擴大,形成田間種群世代參差不齊、世代重疊、為害加重。對于棉鈴蟲的防治先是要利用自動蟲情測報燈對蟲害的習性及規律進行深入的調查了解。
通過
自動蟲情測報燈的測報發現,花鈴期正是棉鈴蟲二代、三代的繁殖力強,成活率高的時期,此時滴水量過多,化肥施用量過大,造成田間郁閉,高溫高濕條件有利于卵孵化,種群數量的增長潛力可達350倍。受當地氣候和種植結構的影響,許多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化防的同時殺傷了部分天敵,致使田間天敵數量明顯下降,導致田間棉鈴蟲數量增多。
自動蟲情測報燈的應用也是貫徹“以農業防治措施為基礎,以蟲情測報為依據,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重點,以化學防治為輔助”的指導思想,狠壓越冬基數,嚴抓一代防治、重防二代,控制第三代危害。充分發揮天敵的生態調控作用,科學用藥與人工捕捉相結合,采取保蕾、保花、保鈴,早打頂、促早熟等優化栽培技術,惡化棉鈴蟲在田間的生態環境。準確及時掌握棉鈴蟲各代發生動態,重防二齡前棉鈴蟲,以達到及時、徹底的防治效果。
推薦閱讀:
自動蟲情測報燈可以帶來哪些效益?
自動蟲情測報燈會誘殺害蟲天敵嗎?